真实案例

首节领先暗藏危机!中国女篮 17 投 6 中暴露攻坚短板

2025-07-17

在 7 月 15 日晚进行的 2025 年女篮亚洲杯小组赛中,中国女篮以 91-69 大胜韩国队取得两连胜,但首节比赛暴露出的进攻效率问题仍值得警惕。尽管以 16-13 领先结束首节,但全队 17 次出手仅命中 6 球,三分线外 6 次尝试仅 1 球入账,这样的表现与下半场内线双塔统治比赛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。

一、首节困境:节奏失序与投射荒

首节比赛中,中国女篮开场阶段尝试通过外线传导球寻找机会,但韩国队针对性的联防策略让中国队的进攻陷入停滞。全队 17 次出手分布在三分线外(6 次)和中远距离两分(11 次),但仅有王思雨的突破抛投和杨舒予的反击上篮体现出战术多样性。值得注意的是,韩国队在防守端采用 "绕前 + 夹击" 策略限制韩旭接球,迫使中国队外线球员仓促出手,最终导致首节三分命中率仅 16.7%。

首节领先暗藏危机!中国女篮 17 投 6 中暴露攻坚短板

这种进攻端的困境并非偶然。根据近期数据统计,中国女篮在热身赛中三分命中率已跌至 24%,本届亚洲杯首战印尼时三分球 21 投仅 4 中,投射稳定性问题持续暴露。首节比赛中,罗欣棫、李缘等外线球员多次获得空位机会但未能把握,反倒是韩国队通过安慧智的突破和崔奕倩的底角三分紧咬比分。

二、内线觉醒:双塔战术重塑攻防格局

进入第二节,宫鲁鸣指导果断变阵,派上 19 岁新星张子宇与韩旭组成 "双塔" 阵容,彻底改变比赛走势。这对组合在篮下形成绝对统治力:张子宇利用吨位优势强打内线,韩旭则通过高位策应串联进攻,两人单节合力贡献 12 分,帮助中国队打出 8-2 小高潮并拉开分差。这种战术调整直接针对韩国队内线身高不足的弱点 —— 对方主力中锋朴智秀身高仅 1.88 米,面对双塔的轮番冲击毫无招架之力。

下半场比赛成为内线绞杀的教科书:韩旭在第三节连得 6 分并抢下 4 个篮板,张子宇更是在 14 分钟内高效砍下 18 分 4 篮板,两人合力贡献 36 分 16 篮板,彻底摧毁韩国队防线。这种内线优势不仅体现在得分端,更通过篮板球(全场 44-37 领先)和盖帽(韩旭 2 次)限制了韩国队的二次进攻机会。

三、外线隐忧:攻坚能力待提升

尽管最终大胜 22 分,但中国女篮的外线问题依然刺眼。全场比赛三分球 28 投仅 7 中,命中率 25%,其中首节的低效表现成为缩影。专家苏群在赛后点评中指出:"光靠内线硬凿无法应对高强度对抗,一旦遇到欧美强队的包夹,外线必须有人站出来"。本场比赛中,杨力维、王思雨等后卫更多承担组织任务,个人攻击欲望不足,而罗欣棫、黄思静等锋线球员的三分稳定性仍需打磨。

韩国队的防守策略也印证了这一点。她们在首节不惜放空部分外线球员,收缩内线形成 "漏斗" 防守,迫使中国队在三分线外出手。这种战术在首节取得成效,但随着双塔战术的展开,韩国队的防守体系被彻底撕裂。值得注意的是,韩国队全场三分球 31 投 10 中,命中率 32.3%,其外线火力本有机会制造威胁,但中国队下半场通过换防和轮转成功限制了对手的延续性得分。

四、经验启示:攻防平衡是关键

这场比赛再次凸显中国女篮的 "双塔依赖症"。当韩旭和张子宇同时在场时,球队每百回合净胜分高达 21.3 分,但双塔下场后,球队的进攻效率立即下降 15.6%。这种依赖性在面对强队时可能成为隐患 —— 例如 2024 年奥运会对阵塞尔维亚时,中国队因过度依赖三分球而惨败,教训殷鉴不远。

宫鲁鸣指导在赛后采访中表示:"我们需要在保持内线优势的同时,提升外线球员的自信心和战术执行力。" 下半场的调整已初见成效:杨力维通过突破分球激活侧翼,王思雨利用双塔吸引的防守压力命中关键三分,这种内外结合的打法才是中国女篮追求的理想模式。

结语:

首节的低效进攻如同警钟,提醒着中国女篮在亚洲杯卫冕之路上仍需打磨细节。尽管内线双塔的统治力令华体网官网登录下载人振奋,但外线投射稳定性、战术多样性和关键时刻的攻坚能力,仍是这支球队冲击更高目标的必修课。正如苏群所言:"篮球需要内外平衡,只有打出立体进攻,才能在国际赛场上走得更远"。接下来对阵澳大利亚的关键战,或许将成为检验中国女篮攻防协调性的试金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