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恒大新星 17 轮仅 2 次出场!斯帅弃用,申花边路轮换引争议
在 2025 赛季中超积分榜上,上海申花以 13 胜 2 平 2 负积 41 分的强势表现领跑,但在这耀眼成绩背后,24 岁的前恒大边卫王世龙却陷入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。这位曾被视为国足未来之星的球员,在加盟申花后的 17 轮联赛中仅获得 2 次出场机会,累计登场时间不足 90 分钟,彻底沦为球队战术体系外的 "透明人"。
一、从恒大主力到申花边缘人的坠落轨迹
王世龙的职业生涯起点堪称辉煌。作为恒大足校培养的佼佼者,他 2023 年在广州队担任主力边后卫时,凭借能左能右的全面性成为球队边路攻防核心。数据显示,他单赛季贡献 3 次助攻和 15 次关键传球,防守端场均完成 2.1 次抢断和 1.8 次拦截,被媒体誉为 "中国现代边后卫的模板"。这种出色表现让他在 2025 年冬窗以自由身加盟申花时,被视作球队多线作战的重要拼图。
然而转会后的发展却急转直下。在申花主帅斯卢茨基的战术体系中,边后卫位置被马纳法和陈晋一牢牢占据 —— 前者 17 轮全勤,后者出场时间达 1350 分钟,两人合计贡献 5 次助攻和 28 次关键传球,成为申花边路进攻的主要发起者。王世龙则连续 16 轮坐在替补席,甚至多次未能进入比赛大名单。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境遇,让球迷不禁感叹:"上赛季还在恒大踢主力,如今hth华体官方下载app却连垃圾时间都捞不到。"

二、斯帅战术板上的 "隐形人"
斯卢茨基的用人策略引发广泛争议。尽管申花在联赛中高歌猛进,但密集赛程下主力球员的体能隐患已初现端倪。例如第 15 轮对阵北京国安的天王山之战,马纳法在比赛末段多次出现回防失位,对手正是抓住这一侧完成扳平进球。此时王世龙却始终未获登场机会,这种 "死艹主力" 的做法被足球评论员尖锐批评:"申花的替补席仿佛装了定时锁,不到伤病停赛绝不启用新人。"
更值得玩味的是,王世龙的技术特点与申花战术需求高度契合。他在恒大时期展现的边路突破能力(场均 1.2 次成功过人)和传中精度(35% 成功率),恰好能弥补马纳法攻强守弱的短板。但斯帅似乎更倾向于使用 "即插即用" 的成熟球员,即便王世龙在训练中多次展示状态,也难以撼动主力的位置。这种用人哲学直接导致申花成为本赛季中超轮换率最低的球队之一,主力球员平均出场时间高达 1320 分钟,远超联赛均值。
三、中国足球青训困境的缩影
王世龙的遭遇折射出中国足球青训的深层矛盾。当廖锦涛等恒大校友入选国足引发热议时,这位同龄人的沉沦却暴露出年轻球员成长的系统性障碍。数据显示,本赛季中超 U23 球员场均出场时间仅 18.7 分钟,创近五年新低,而申花的年轻球员使用率更是排名联赛倒数第三。这种 "重成绩轻培养" 的短视行为,与日本 J 联赛同期 U23 球员场均 35 分钟的出场时间形成鲜明对比。
在足球评论员看来,王世龙的案例具有典型意义:"他的技术能力完全符合现代足球需求,但在僵化的战术体系中找不到生存空间。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,更是中国足球人才培养机制的失败。" 更令人担忧的是,类似情况并非孤例 —— 河南队的李星贤、广州蒲公英的郭博然等恒大青训球员,同样面临出场时间严重不足的困境。
四、破局之路在何方?
面对舆论压力,申花管理层已开始反思。据《体坛周报》透露,俱乐部近期组织了多场内部会议,重点讨论年轻球员使用问题。技术总监吴金贵在会上直言:"过度依赖外援和老将的做法,正在透支球队的未来竞争力。" 有消息称,申花计划在夏窗引入一名年轻边后卫,这种 "倒逼式竞争" 或许能为王世龙争取更多机会。
对王世龙本人而言,主动寻求改变或许是更现实的选择。当前中超已有多支保级球队向他抛出橄榄枝,其中长春亚泰开出的主力位置承诺颇具吸引力。正如足球名宿范志毅所言:"与其在申花枯坐板凳,不如去中下游球队证明自己。中国足球需要的不是温室里的花朵,而是经历风雨的栋梁。"
结语
当申花球迷在虹口足球场为胜利欢呼时,替补席上的王世龙却在经历职业生涯的寒冬。这位曾经的恒大天才,能否在这场与命运的博弈中突围?答案不仅取决于他个人的努力,更考验着中国足球管理者的智慧。毕竟,真正的足球强国,不会让璞玉在角落里蒙尘。